昌乐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代人接力,把初心和使命根 [复制链接]

1#
和白癜风专家在线沟通 http://www.ykhongye.com/

李会启

从父亲到我到侄子,我家已是三代人从事信用社(农商行)工作。期间,虽然信用社的体制、机制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但是,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振兴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渝,不讲条件、竭心尽力、干干净净做事的处世原则,一代一代坚持着、传承着,为了大地的丰收,在农村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播撒希望。

父亲年参加信用社工作,称得上是第一代信合人。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是父亲办公的场所,那时他服务着一个业务片,本村和附近村的乡邻们常常来家里办业务,一早、一晚带着三十、二十甚至十块、八块的钱来存,有的拿着存单来取,父亲每次都笑呵呵地迎着大家。有时,天刚亮,我们小孩还团在被窝里,就有储户来取款。父亲“噼噼啪啪”拨弄一番算盘,然后把一张一张的纸币夹着几个钢镚,一块递到储户的手里。

往往,储户会把一分、二分或五分的钢镚扔给我们,说声“拿着买糖吃”,便急急离开。父亲见了,赶紧从炕上找寻,拿了钢镚快步撵储户,硬硬地塞给人家。如果没等找到钢镚储户已经走远,父亲便单独收存起来,找机会送还人家。我们对父亲很不理解:那是人家诚心送我们的,又不是我们要的,怎么非要三番五次地送回去?有时我们抢到后,攥在手里不肯交出,父亲就会从自家存钱的抽屉里,拿出几个钢镚,换出储户丢给我们的,然后意味深长地说:要了人家的钱,就是占别人的便宜,这种钱买的糖,吃着也不甜。

那时,只是懵懵懂懂地知道要人家的钱不对,但是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买糖吃不甜。直至参加工作后,我渐渐明白了父亲话语蕴含的道理,这是父亲给我上的一堂廉洁守身、干净做事的人生课程!

后来,父亲去了公社驻地的信用社当会计,再后来又干了企业信贷员。记得,上初中时,我写了篇作文《我的父亲》,里面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有个冬日早晨,天降大雪,父亲骑车上班,雪太深,无法骑行,到村口又返回,放下自行车,不顾大家劝阻,拄根棍子冒雪步行上班;另一件是有家社办企业带两瓶好酒来家里,央求父亲贷款时多行方便被父亲拒收。父亲从此对外称犯了胃病,戒了多年饮酒之爱,不给苍蝇留有一点“缝隙”。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写得当然也真实。那次的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讲解,那一刻,我为自己的父亲自豪。我记住了这篇作文,更记住了父亲的敬业和普通人的清廉。

年,我高中毕业,恰逢父亲退休。按照当时的政策,我顶替进入了信用社工作。顶替,在我们那个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接班。上班前的那天晚上,父亲跟我做了一次长谈,从他的工作经历讲到信用社的发展,从信用社的使命讲到信用社的明天,从对个人的要求讲到制度约束,最后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接班,不能只接过父辈们舒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把信用社老一辈人好的思想、好的作风、好的传统接过去,传下去,要扎根农村,竭诚尽力,不讲价钱,干干净净为百姓办事!父亲的这番肺腑之言,我牢记心中。

刚进入信用社时,我被分配到一个业务片工作。当时,心里特别希望能坐在窗明几净的营业室内工作,干外勤,风里来雨里去不说,自己还缺少与农民打交道的经验,真的有点怵头,有点犹豫,害怕工作干不好。但是,想起父亲的教导,我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愉快接受了组织安排。我负责的业务片,父亲曾经在那儿工作过,村里的老人们经常说,我父亲工作那会子,做业务一点都不含糊,热情、细心、麻利,而且农活也不在话下。

当时,信用社下放人民公社管理,逢着春耕秋种,父亲挽挽裤脚就下地,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杈、耙、扫帚、锄、镰、锨、镢样样农具会用,扶犁耕地、扶耩播种、晒粮扬场等等都是好把式。父亲被乡邻津津乐道的名声,为我开展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缘优势。进片工作后,我向老同志学习,向父辈请教,一点一滴掌握开展工作的方法。白天进田间地头,晚上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做工作,摸储源,拉存款,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还探索了固定办公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被县农行推广。

当年全片人均存款增长在全县业务片中名列第一。一年后,在全县农行系统储蓄经验交流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作为个人典型,作了《接好革命班,争做四有新人》的发言。

两年后,我被调入县农业银行从事信用社业务管理工作。不久,又被推荐参加考试进入烟台农行职工中专学习。毕业回到原单位,恰巧办公室打字员面临生产,我愉快接受县行领导安排,当了打字员,承担起全行文件打印工作。空余时间,还发挥打印室接触材料全面的优势,定期编辑、印刷《昌乐县农金小报》,开拓了全行员工文字交流的园地,受到大家欢迎,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字基础。

农行与信用社分门办公后,我进入县联社,从事办公室工作。年,市里成立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我借调到潍坊;再后来,又借调到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到了济南。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离家漂泊,与妻子过了长达十多年的两地分居的生活,直至年,孩子高考升入大学,全家才得以在泉城团圆。期间,尝尽了一个人飘零的孤苦,尝尽了远离亲人的凄凉,也曾有过提出申请、回到老婆孩子身边的念头。但是,每每有了冲动的想法,我都会想想父亲的教诲,独自承受了家人、孩子的责备和不理解。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感觉对得起父亲的叮嘱和教诲,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年,父亲的长孙、我的侄子大学毕业,面临就业的选择。侄子专门找到我,准备参加信用社的招聘考试。那天,我像当初父亲跟我长谈一般,问了侄子几个问题:愿不愿意行走在农村大地、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和清贫、能不能经受住诱惑?并结合身边的人和事,逐一做了诠释。得到侄子肯定的回答后,我坚定的支持了他的选择。

侄子参加工作后,在潍坊奎文联社上班。体面的工作,炫眼的条件,身处繁华的市级城市,承载了多少青年人的梦想。可是,侄子在踏踏实实工作几年后,却突然做出了一个超乎常人想象的决定:到农村去。年,潍坊市农商行成立了峡山支行——一个远离城区的库区机构。侄子报名参加选拔,成了一名内控管理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侄子保持勤苦能干的本色,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年,潍坊市农商行开展“员工”评比,侄子的名字赫然在列。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李宪明——年5月,通过行本部选拔,从奎文支行调到峡山支行担任内控管理员,负责峡山支行的内控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一名普通前台柜员到一名合格部门人员再到支行管理人员的蜕变。

有人说:触景生感动,自省方进步。他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推荐为峡山支行营业部经理,虽然工作岗位调整了,但在他心中,仍然谦卑好学,今后他还有更多努力的方向:不断充实自己,做好潍坊农商行精神的传承,争取为潍坊农商行的腾飞贡献力量。现在,侄子是潍坊农商行峡山支行最偏远一个二级支行的行长,他工作的挺踏实,挺努力,挺有干劲,也挺有成绩!

家风的传承,促动着一个家庭的正向沿袭,正如一个企业的良好内部文化延续,支撑着企业长久、稳健发展。在农信事业的发展中,我们祖孙三代人传承、接力,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样的“壮举”,但是每一代人都如同跑道上参与接力的一个运动员,稳稳接棒,跑好自己的一程,再稳稳传棒下去,助力跑好下一棒!

我家几代人根植在农村,把初心和使命写在农村希望的田野,汇聚到农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无怨无悔。因为有汗水的滴入,我们能够品尝出丰硕果实的香甜!

作者简介:李会启,山东昌乐,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山东散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社志编辑部。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