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追求
这则铿锵有力的学校精神陪伴我走过了六年的求学之路、踏遍了校园的角角落落,即便到后来每每脱口而出时,已懒得再去深究它的含义,但这简短的八个字却早已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悄然浸润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钟声虽远,师诲在畔
院士路的老白杨上,悬着一口小钟,虽早已隐居在葱郁绿叶中许久,但每每在枝桠缝隙中探寻到它的身影,总是会拍拍身旁的同伴,会心一笑。怎么说呢,在我这六年的求学生活中,那口老钟的存在感并不强,也不算是不可或缺的物件,但它自带着一种厚重感和古朴之气,就像一中,像翰苑,像我的老师们。这又让我突然想起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乡村小学的那口老钟,同样也承载着学校和老师对教育的负责、对学生的殷切教诲、默默守护。
在一中的六年求学之旅中,老师们“润物细无声”的教诲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无论是初中班主任赵老师的“勇往直前”精神(我的性格确实有些腼腆,很需要这种精神),还是高中班主任刘老师和倪老师对我选科和报志愿等重大抉择的悉心指导、朱老师对我的性格处事上的建议与安慰、吴老师对我弱科的“日常提溜”等等,所有老师的教导都令我受益匪浅。
如今,那口老钟即将封进我的回忆,老师们的教诲也将住进我的“备忘录”,指引着我继续奔向前方。
温情满满,笑意粲然
回首中学六年,多数时间是呆在学校里的,日子长了,难免有些乏味,所幸时不时的“小确幸”能带来一些调剂。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虽说非常有自知之明的我从未参加过项目,但每次竖起耳朵听成绩、兢兢业业喝彩加油、写加油稿的运动会也是非常充实且热血的;另外还有拔河比赛,女生占班级三分之二的我们,齐心协力,“逆天改命”,拿到了一等奖,现在想起来嘴角还是忍不住漾出笑意。
活动是一方面,吃自然也是一大主角。冬至的饺子(当时还仗着第一排的优势抢到了芹菜馅)虽说味道比不上妈妈的味道,但整个班的老师同学一起吃饺子的氛围确实轻松愉悦得很。还有高三上学期末的那场生日派对,蛋糕不错,班里的氛围更是不错,欢声笑语,兴致盎然。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到后来餐厅的饭吃到厌倦,但不可否认,一中的餐厅在昌乐各大中学中确实是佼佼者,所以,知足吧,学弟学妹们。
踏实似山,智慧如泉
虽然起了这么个标题,但其实是要夸夸一中的美景——首阳山下,吴池清泉,绿树成荫,书声琅琅。
毕业前夕,大家还时常感叹,之前也没觉得一中有多好看,快走了突然get到了。先说说山吧,学校旁边就是首阳山,山不高,但走在路上抬头就能看见漫山葱郁,哦,还有那座标志性的塔。另外,因为学校依山而建,到大雨天还可以看到“昌一小瀑布”——也算是标志性景色吧。一中另一大特色便是吴池清泉了,有两个池子,水、石、树、花交相辉映,赏心悦目,办公楼前的池子更精致些,但我比较喜欢竹林边那个,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觉得很有味道。
另外,夏天喷泉北侧的满墙蔷薇还有花坛里的姹紫嫣红真的绝美,还有槐花的香气也是绝绝子!至于冬天的雪景更是一绝,翰苑的红屋顶和院士路的老树被雪覆盖后就像冰雪世界,飘逸纯洁。
总之呢,写这篇文章前觉得无话可说,写起来却觉得言之不尽。有人说,母校就是那个自己可以随便吐槽却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好的地方,说得很对。尽管在校期间百般吐槽,现在却是怀着十分的感恩来提及一中的——我的知识、我的见识、我的朋友、我的价值观……这一切都是在一中得到的。我也希望,今天我以一中为骄傲,明天一中因我而自豪。
最后,送学弟学妹们一句话吧。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作者简介
赵晓爽,女,昌乐一中届优秀毕业生,平日喜欢音乐和阅读,性格随和、自信乐观,昌乐一中求学六载,勤奋刻苦,谦虚向上,今年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