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象雄文明的活化石绰斯甲昌都寺 [复制链接]

1#

位于川西高原的绰斯甲昌都寺,始建于公元二世纪初,在印度佛教传入藏地约年前,这一雍仲本教的寺院就伫立于此,护持着雪域高原众生的精神信仰及生老病死。在历经了多年的沧桑,今天的绰斯甲昌都寺又逐渐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似乎向我们诉说着上古文明的古老传承以及雍仲本教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寺庙全景图)

当汽车沿着大金川河的一条支流向上游行驶,至海拔三千米的高岗处向东转弯后进入了一片高山谷地,远处一片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映入眼帘,昌都寺便展现在眼前。在这寂静的山谷里面对这忽然出现在视野中辉煌的寺庙建筑群,总是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群山环抱的昌都寺位于这片高山谷地中央的阳坡之上,面朝东侧朝西。随着汽车缓缓的驶近,一片具有嘉绒藏区雍仲本教独特风格的寺庙建筑群渐渐的一展无余。整个寺庙建筑群的主体自上而下依次分别由寺庙大殿、五层金顶的阶梯式藏式建筑、以及一栋二层小楼的活佛寝宫构成。主体建筑的西侧有级的青石台阶,沿着台阶从寺庙下边的公路可以直通寺庙大殿前的广场。广场外围有白色大理石的栏杆将广场与阶梯式建筑分隔开来。远远望去,这些建筑浑然一体但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副完美的五方佛坛城。在主体建筑群外围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一座白塔和一个独立的二层楼高的藏式建筑,该建筑通过其二楼的过道与寺庙主体建筑群相连。白塔的下边以及寺庙的外围整齐的排列着转经筒及玛智石堆,这些转经筒和玛智石堆分散在寺庙的四周并将寺庙包围,与寺庙的主体建筑群完美相应。

沿着寺庙前方的道路向右行,是环绕寺庙的转经路线,在转经的路线上除了转经筒外,还有无数石刻佛像、玛智石堆及风马旗星罗分布。玛智石堆是由虔诚的信徒以古法传承将雍仲本教的三大箴言,即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的心咒雕刻在石板上,并在寺庙周围堆成一个个石堆。信徒们相信这些心咒能够保佑人们,当持诵时这些古老符号时会创造出吉祥的能量,从而将诸佛菩萨的保佑传递给每一位众生。藏传佛教有许多有别于汉传和南传佛教独特仪轨及修法,如:磕五体投地的长头,做朵玛,做酥油花,撒龙达,跳金刚神舞,做火供烟供等等,在佛教自印度传入藏地之前就被藏民族延续了很多世纪的宗教传统均来自古老的藏族本土宗教-雍仲本教。而今天融合并保留了这些古老传统的藏传佛教,也因这些古老的元素而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藏民族也因守持着这些古老传统和对信仰的虔诚,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气质,这些气质在现代人普遍信仰缺失的今天则显得弥足珍贵。

(金刚神舞)

(玛智石堆)

除了建筑群外,寺庙的自然所在也让人叹为观止。寺庙所在地区的地貌与九寨沟属于同一地质形态,其植被依次由高山积雪、终年常绿的高山灌木、四季变幻色彩的高山阔叶林及高山草甸和高原湖泊构成。从寺庙大殿外的广场上向远处眺望,四周的群山犹如八瓣莲花般环绕着庄严典雅的高原古寺,位于寺庙下方高山草甸上自然形成的两个高原湖泊则犹如两颗璀璨的珍珠随意的散落在丝绒般的绿色草甸上。寺庙及其建筑群所构成的图形,犹如一尊坐落于八瓣莲花中央的大悲慈母,以其清净优雅的姿态凝视着苍穹,并向世人传递着佛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山上不时飘过的白云犹如白色丝带,时而缠绕在她的腰间,时而又从她的面前缓缓撩过,更为她增添了一份神秘。

(海子彩虹)

寺庙的西侧有山泉淙淙流下,潺潺的泉水有如佛菩萨心里流出的甘露,滋润着整个山谷,山泉河道上水转经桶转诵着古老的经文,为这本来就充满神奇魅力的山谷更增添了一份秀美和灵气。环抱着寺庙的群山犹如父系的山神一般庇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围绕着寺庙的泉水和湖泊则如母系的湖神一般为众生祈福。当虔诚的信众前来朝圣,山谷里时常出现的彩虹总是能让信众为这清净之地叹为观止。置身在这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且如梦如幻的清净道场中,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加让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水转经筒)

昌都寺于公元二世纪由綽斯甲土司兴建。其初建选址时由专门堪舆地形风水的大师按照本教的传统选择了这块宝地,建成后寺庙在弘扬本教传承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地位充分的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成功。藏文的金川县志以及其他历史文献均记载了历史上昌都寺作为嘉绒藏区最具信仰地位本教寺庙的繁荣。而在重建过程中所发现的石刻经文等文物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些文献记载。说到本教,不得不提到藏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佛本之争,虽然这段历史在今天已被人们淡忘。本教是西藏本土宗教,大约于一万年前由丹巴辛绕弥沃佛祖在位于今天的冈仁波齐创立。其在大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印度部分地区及西藏地区作为人们的精神信仰,最兴盛时期甚至传播至今天的中亚地区,并对东方的多种精神信仰,如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有深度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信仰的信徒们会将冈仁波齐当做其信仰的发源地朝圣。

佛教于公元七世纪传入西藏之前藏人笃信本教,本教的宗教领袖作为藏王的国师,对政治和军事都有很大的权力,在有些朝代甚至其权力超过国王。在藏王赤松德赞统治时期,雄心勃勃的藏王由于不满国师的地位,决定将佛教推崇为国教,并希望通过佛教的发展来制约本教的势力。于是在藏王的支持下,以佛教打压本教,并将本教驱逐至较偏远的地区。也许正是这一历史的原因,使得本教的寺庙大多位于深山峡谷等交通不便之地,同时本教信众大多聚集在藏区的腹地。随着时光的推移,这样的地理位置在这个时代对于清净修行确是十分有利,也许这正是为什么本教的修行人在实修方面成就斐然,即使在近代仍不断出现虹化大师。在佛教引入藏地之前藏人笃信本教并藉此形成的信仰传统,也帮助今天的我们理解为什么信仰对藏民族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以及他们为什么如此虔诚,毕竟信仰对于藏民族来说是几千年不间断的传统,并且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这一传统在印度佛教传入藏地之前就已形成,同时这些传统也为佛教在藏地弘扬并最终形成独特的藏传佛教体系奠定了文化基础。而昌都寺在经历了佛本之争的年代后仍被保留下来,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昌都寺历史上最兴盛时期曾经有三千多僧人及54个子寺。大约公元八世纪左右,李西达让大师的转世-李西·雍仲俄色大师来到嘉绒藏地,向绰斯甲土司宣讲了雍仲本教法教。大师与莲花生大士处于同一时代,是那一时代著名的高僧。綽斯甲土司在听闻了大师的教法后,深信大师能够弘扬教法利益众生,于是诚请大师在昌都寺主持,并将寺庙周边约多户人家的赋税免除,由他们来供养寺庙并由其家庭中产生出家人来向大师学习佛法。李西世系传承自此从昌都寺开始,到今天的第38世李西-新甲旦真仁波切,已不间断的经历了几千年。

第38世李西﹒新甲旦真仁波切从小出家并在阿坝郎依寺学习本教显宗、密宗、大圆满教法。于21岁时被认定为第38世李西世系的转世活佛,并于郎依寺学业圆满后来到了昌都寺。活佛告诉我们,寺庙是年政府的宗教政策开放后允许恢复重建的。文革后的昌都寺也跟其他寺庙一样,经堂被拆毁,经版被烧光,经书被焚毁。活佛刚到昌都寺时,寺庙在经历了文革后已是百废待兴,仅剩的一间经堂也是破旧不堪,逢雨天就会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活佛来到昌都寺后发愿重建寺庙,并于十几年间在信徒及功德主的捐助下将寺庙大殿和印经院等设施建成,同时在大殿中分别供奉有主尊丹巴辛绕弥沃佛祖和酿美大师的佛像,以及千尊丹巴辛饶弥沃及酿美大师的铜制佛像及众多护法、本尊等的壁画和唐卡。新修的大殿及佛学院、印经院等建筑均是由李西活佛按照寺庙的规制和本教经典中对寺庙的描述所设计和建造,五层阶梯式的佛学院、印经院象征着五方佛的坛城,同时新的建筑也融合了现代人的需求增加了诸如互联网端口,太阳能设施等。从而为培养僧人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修建之前的昌都寺)

历史上在嘉绒藏区有着崇高领导地位的昌都寺,曾经以其印经院和丰富的经卷及佛像收藏而著名。据史料记载她的印经院规模庞大,经版俱全,在嘉绒藏区长期居于经院之首。与庙宇紧邻的三大经房印刷本教各种经典,其中印刷《大藏经》的印经房居中,经房内存有显宗部、密宗部、十万颂、心识部、九乘教法等各种经版。除此之外,藏经殿内收藏无数经卷,其中还包括象雄和藏地贤能所著的大五明(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和内明)及小五明(星象学、修辞学、辞藻学、戏剧学和史学及占卜等资料)。然而这些珍贵的经版和经卷在文革期间被全部毁掉。据当地百姓介绍,仅烧光所有的经版,就花了近半年时间。而寺庙收藏的《大藏经》经卷也被红卫兵用了整整5天的时间烧光。曾经以收藏各式经版、佛像、经书及各种本教宝物闻名的昌都寺在经历了近年的历史后,于文革结束时几乎成为了一座荒芜的废墟。正如文革中整个国家所遭遇的劫难一样,这些失去的文物已不仅仅是本教的损失,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灾难。重建庙宇的殿堂可能花不了太多时间,可重建我们的精神殿堂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代人的时间。

第38世李西活佛却坚忍不拔的挑起这个重担,除恢复庙宇之外,活佛于年开始创立了嘉绒讲修学院,每年为藏地培养品学兼优的僧材。这些学僧为三年制全职学生,在讲修学院期间依据本教九乘的次第学习及修习显宗、密宗及大圆满的课程。每位学僧学习期间食宿、僧装、学习费用全免,这些费用均由寺院承担。同时教师团队的人员工资及生活一切费用也由寺院提供。从学院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位学员,他们来自藏地各个区域,毕业后分别回到各自家乡的寺院或者进入四川藏语佛学院继续深造学习。

(学僧考试及毕业典礼场景)

(为僧人发放僧衣和被褥)

除了为出家人传授本教的经教和修习外,以弘法利生为使命的第38世李西活佛,以其无分别的慈悲心为在家众提供本教初级教法的传授,该教法从皈依开始并依本教九乘教法中的居士乘为主要教授和修习内容。本教居士乘的修习从皈依开始,并依次有受戒、九加行、破瓦法等等修习内容。就受戒而言,其五戒内容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戒律是对治贪嗔痴慢疑五毒的绝好方法。受持了这些戒律,其利益将会是显而易见的。戒律的受持是对教法升起信心的第一步,这些戒律不仅会利益受戒人,也会对其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受持戒律的同时,修习九加行则会将利益众生的内容进一步推广。本教的九加行包括皈依、观暇满人生、观人生无常、观轮回过患、思因果业报、发菩提心、修忏悔及消除业障的百字明、供曼扎及修上师瑜伽。九加行的每一个内容都会体现本教自利利他的精神,让修持人及其他众生得到无上利益。就拿修忏悔内容之一的磕长头来说,行者修持时要如法的观想,以此升起对众生的菩提心,从而帮助消除我执的障碍,并以此有效的对治内心深处的贪嗔痴及外在身体健康的障碍,从而为迈向解脱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去藏地旅游的汉地游客大多因为对修行内容的不了解而为藏民如此虔诚的磕长头这一行为感到不解和困惑,但如果他们真正了解这些古老教法内容后便会明白教法对于我们的身、心、灵是何等有益。除此之外,百字明的修诵则会帮助修持者消除思维上的障碍,从而达到气定神闲的状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这些古老教法所蕴含的东方文明对于充满困惑的现代人来说其价值无法以言语表达,而这些文明的内涵才是今天我们面对全球一体化时古老东方文明所应呈现给世界的珍贵财产,因为她所展现的人本主义内涵是我们所处时代最稀缺也最需要的。

(为在家居士传法)

除此之外,依据本教大五明所发展出的昌都寺石刻和木刻经文及佛像、手工藏纸等工艺还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证,从而将这些古老而传统的工艺更好的保存。

在传承藏族文明方面,昌都寺还将有更多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看到古老华夏文明多元化在这个时代贡献给世界的礼物。在信教自由的今天,我们期待着昌都寺这座千年古刹在新的时代重新展现出往日的生机,以其古老的传承利益更多的众生,并为重塑我们的精神家园发挥其以往的作用。

推荐阅读:

久远的传承:李西五行藏香

温馨提示:淘宝搜索“李西五行藏香”即可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