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普职融通合作
拓宽多元成才路径昌乐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志军
新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完善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对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推动高质量、健全新体系、夯实硬保障进行了全方位设计,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利国利民,并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制度设计,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定位,标志着中国进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新阶段,体现了国家对办好职业教育的决心和愿望。
深入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外部需求和内部需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更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和教育的需求。而想要切实做好普职融通,还需要多方协作。
一
正视和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组数据统计显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如今,高职院校招生数占到高等教育的55%以上,而高职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只占到整个高等教有的20%左右。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相关决策部署,坚持引导、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推进“政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不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引进培养优秀师资团队、建设和丰富课程体系等,持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实现人才集聚,营造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和适应产业发展的教育生态链,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二
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支持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教育活动,规定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职业学校学生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促使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热起来”。实施综合高中教育模式,同时开设普高学术性课程和技职课程,实行学分制教学,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毕业后选择综合性大学、社区学院或者职业学院。改变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提高职业教育、职业课程的吸引力。
三
多措并举助力校企合作
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拓宽地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培养通道,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发展职业教育要始终秉承校企共建、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子,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校企合作上做文章,推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共育、工学一体的办学制度和培养模式,趟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办好职业技能竞赛,合理设置竞赛工种细化设计评判标准,规范组织竞赛流程,积极催生出一大批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能工巧匠,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满足新旧发展动能转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