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要扎实做好七个方面工作,其中包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精致化程度,打造精致无处不在、精细处处体现的精致城市。坚持规划引领。以城市设计引领城市风貌,围绕“绿、水、古、鸢”,精心提炼特色元素,打造中心城区优美城市轮廓。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建筑规划设计,打造精品建筑,构建疏密有致、起伏有序的城市形态。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连续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分片突破。围绕突破南部、提升北部、繁华中部、延伸东部、拓展西部,加快完善重点板块,增强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和引领作用。南部以白浪河国际自然生态度假区、站南广场为重点,加快布局一批文旅、休闲、康养项目;北部以高铁新片区、中央商务区、国家农综区核心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完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中部以奎文区、潍城区为重点,搞好城市整体设计和标志性亮点打造,建设一批特色街区;东部放大高新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带动作用,推动昌邑市、峡山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对接融合;西部强化城市更新与拓展,推动中心城区与昌乐县联动发展。突出打造精品。加强建筑立面设计、墙体材质管控,提升建筑立面品质。落实“小街区、密路网”建设模式,增强街区活力。实施城市重要节点、组团片区、地标建筑和城市出入口亮化提升工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控土地投放数量、时序和结构,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十三五”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实施精细管理。坚持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加快“大热源”改造,新增供热能力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80%以上。完成座换热站移交改造,实现中心城区供热企业直供到户全覆盖。推进供热立法,健全供热企业考核制度,使供热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落实“门前五包”机制,做好火车站、中百片区及主要街道广告牌匾和道路标牌国际化、精致化提档升级,打造精致市容。安排1亿元奖补资金,持续推动解决雨污混排问题。启动虞河流域、化肥沟流域排水主通道改造。年内基本完成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扩大住房公积金受益范围。实施小区消防通道畅通工程,强化专业消防救援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快建设省新型智慧城市,启动建设“城市大脑”。推动县域和小城镇发展。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机制,引导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向小城市转型发展,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