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季
8月10日飞抵拉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前夕,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上鲜花锦簇。这里的海拔已经是米,初来乍到者都会有高反症状,我还好,只要不快步行进,未感不适。8月10日午餐后,我到拉萨市局(公司)了解市场化取向改革工作。在客户部,客户经理达瓦卓玛设计的最新走访路线让我驻足。拉萨市局(公司)副经理向阳说,受益于改革和考核调整,客户经理队伍在快速转型,以前是被动工作,现在主动作为,积极性很高,都在想方设法提升服务水平。
第2季
8月11日-12日日喀则市8月11日下午,我和日喀则市局(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座谈,重点了解市局在“4·25”尼泊尔地震中的受灾情况和应对措施。随后,我们商定了日喀则的采访计划——12日到定日县、拉孜县了解灾情,13日到区局(公司)驻村点采访。因为受损最重的樟木镇配送中心已经无法进入,这次采访留下些许遗憾~~12日一早,我们沿着国道向第一个目的地——定日县城进发。沿途经过了多米的嘉措拉山、珠穆朗玛观景台(可惜云层太厚,未能看到珠峰)。第3季8月12日上午
定日县城
位于聂拉木县樟木镇(中尼边境)的樟木配送中心在“4·25”尼泊尔地震后关闭,定日配送中心便成为距离中尼边境最近的烟草网点。
作为支撑西藏烟草营销、配送体系的最基层网点,像定日这样的配送中心在服务零售客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拉巴卓玛的珠峰农牧民自选超市位于定日县协格尔镇白坝村,这里是通往珠穆朗玛峰的要道上,来往游客较多。因为说不了几句汉语,拉巴卓玛(右)和汉族游客存在交流障碍。定日配送中心客户经理拉巴普尺除了指导她开展经营,还教她一些必要的汉语。55岁的农奴后代拉巴卓玛靠烟店养大了两个孩子,她说,现在*和国家有好*策,烟草行业有热心人,生意越来越红火。
拉孜县城拉孜和定日是日喀则市局(公司)的重要县级网点,单程最远配送线路都在公里以上,送货员和客户经理同步工作,不少线路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往返一次。即便付出这么大的成本,烟草公司依然坚持配送到户、访销到户。
普布批发店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刚办下来不满一年,普布把它当“宝贝”一样挂在柜台最显眼处,每天都要擦拭一遍。在烟草公司的帮助下,批发店的卷烟生意突飞猛进,占到总收益的近5成。
图片中,拉孜配送中心客户经理陆礼茂(右)在用藏语指导普布做好卷烟陈列。拉孜配送中心现有4位客户经理,只有陆礼茂是汉族人。为了跟藏族客户更好沟通,践行“珠峰”服务,他苦学藏语,现在成了半个藏语通。
昂仁县多白乡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为实现中央这一战略方针,西藏自治区加快实施强基惠民驻村工作。作为负责任企业,西藏区局(公司)将日喀则市昂仁县多白乡三个村、昌都市左贡县扎玉镇吉普村作为驻村帮扶对象。年至今,已累计派出四批驻村干部,除协调财*资金外,还自筹帮扶资金万元(截至今年8月),有力推动了驻点村脱贫致富。8月13日一早,我们一行从拉孜县城出发,到多白乡采访,全程多公里,走了三个多小时。过了上图这个“招牌”,就开始了70多公里的高山土石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进出一次,车子也跟着遭罪。有驻村干部曾调侃说:“进来就不愿出去,出去了就不想进来。”玩笑归玩笑,他们依然坚守在大山里,帮助藏族同胞脱贫致富。从拉孜出发前,我们接到驻村工作队的求援电话——原来,他们的储备蔬菜已经中断近一周了,急需补给。接过我们带来的新鲜蔬菜,驻村干部们喜不自胜。多白乡*委副书记(右二)与驻村干部商谈近期工作。他们身后,是西藏区局(公司)捐资多万修建的乡*府大楼。以前,*府工作人员在土房办公、设施极差,属于昂仁县的落后乡。基础设施好了,大家工作积极性高涨,近几年全乡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不少。多白乡处于深山,每到雨季,泥石流常常把道路冲毁。以往,乡*府要打报告向县里借推土机平整路面,或者出钱到山外面租,费时费力。了解这一情况后,驻村干部请示区局(公司),捐资近40万元购买了大型推土机。这样一来,多白乡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能“打零工”贴补财*。
这几年,西藏区局(公司)把多白乡纳入重点扶贫,实施整乡推进,效果显著。不少外乡人红了眼,私下里给县里提意见,表达对多白乡的“羡慕嫉妒恨”。不仅如此,看着楚龙、谢村、叶村三个驻点村日子好起来,连多白乡其他村子也有点“意见”呢~
尾声
8月14日拉萨贡嘎机场8月14日上午,我们赶上最早的火车从日喀则返回拉萨,直奔拉萨贡嘎机场。5天下来,采访紧锣密鼓,难得喘息之机的我高反症状也有所加重。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叫——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即便在氧气稀缺的高原环境下,西藏烟草人仍坚守服务高地,每天为西藏1.3万户零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种宝贵精神,值得行业学习。
(本报记者黄德磊文/图)
本期监制:张娜
责任编辑:亓鹏
推荐阅读
问道市场化取向改革,西藏拉萨烟草赴京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