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车碰擦的意见:
…把脚从油门移到刹车板需要0.15秒,
从碰撞到有效刹车开始用时0.6秒,
车轮和沥青路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6……”
想必你和我都是同样的下图表情↓↓
6月10日下午
江苏南京江宁开发区交警中队
来了一位73岁的司机
他当场掏出两张纸
就想和民警来一场……物理学上的较量
据了解
老司机姓孙
是一名退休大学教授
5月31日
孙教授在驾车途经
南京将*大道天元西路路口时
与一辆出租车同时拐弯
由于出租车“拐急了”
别了孙教授驾驶的小轿车
双方发生了轻微碰擦
为了证明自己
在事故中无责
孙教授运用物理知识
进行了推算
来来来
我们特地放大了推算全文
各位物理好的可以来试试↓↓↓
点击放大看全图
一番“神操作”把交警们可看懵了
虽然看不懂“老学霸”的物理推算
但,有路口监控视频哇!
交警们查看视频后
证明了孙教授确实无责
判定出租车负全责
这下网友们都服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4月,一网友去北京旅游时,在故宫边的胡同里偶遇一位三轮车夫“狂飙”英语,给外国友人讲解景点。该网友拍下视频上传后,大叔迅速走红。网友不禁感慨:“不会外语,连三轮车都蹬不上了!”
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外卖小哥雷海为,到故宫边飙英语的大叔,所有偷偷看过的诗句、背过的单词,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卖煎饼大妈月入三万;北京大学毕业后卖猪肉;研究生学历收入不如买麻辣烫的;某些网红主播搔首弄姿、动动嘴,就能在家养活自己……
光怪陆离的时代,努力学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最“笨”的方式。
而老师和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疑问时,也常常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告诉孩子“别人都在上大学,所以你也要去”、“上大学才能过更好的生活”、“上大学你就自由了”……
这样的说辞,自己都觉得很没底气,更别提说服孩子了。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话题,叫: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
有人说:背诵岳阳楼记全文,可以免费参观岳阳楼的时候。
有人说:看到所有人都在转“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文章,可以微笑拈花、庆幸自己不是脑残之一的时候。
还有人说:开始真实地感受到输出的每一句话都在暴露输入的时候。
同学的姥爷过大寿,她送花,问我应该写些什么,我告诉她: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瞬间感受到了花店小哥的佩服眼神。
其实读书不是为了炫耀什么,也没有什么功利性,只是喜欢而已,但是每到这种时候,就会感谢自己曾经读过许多书,不至于苦思冥想最后写下一句苍白的生日快乐。
——知乎网友
读书的用处,并不仅止于此。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56up》,中文翻译成《人生七年》,导演选择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7岁的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银行家等“成功人士”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
在短短的8个多分钟里,14个人的真实一生就过完了。
在每个时间节点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些孩子身上的变化,但有一样东西却没有变,那就是阶层的传递:
7岁时,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并成为像他们的父亲一样的人;中产阶级的男孩也有一些梦想,而在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这部纪录片会让人看得非常难受,因为它揭示了我们不愿面对的真相:阶层,是会传递的,而且,这种传递虽然看不见摸不到,却无比坚固,很难打破。
英国是这样,在现今的中国也是如此。这无关公平,只是因为上一辈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资源,会很自然地传递给下一代,我们无法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
所以,高考几乎是阶层流动最后的大门。不管家庭出身、父母身份、财富实力,只要能考出足够优秀的分数,都会被大学平等地接受,在新的舞台上,撕掉原生家庭的标签,去自由书写以后的人生,或者把更好的生活带给家人。
正如白岩松提醒高中生的那样: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地结束了那种板结。让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或抱怨命运不济,或盼望时来运转。改变命运,有人期待机遇,有人祈求好运,而家境贫困的他们,则相信靠知识改变命运,摆脱贫困。
单小龙,18岁,宁夏西吉县人,家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患病多年。父亲和哥哥在外打过工。年的高考中以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录取,在这之前,他只有一个破旧的按键手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