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芸
华南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义无反顾加入战疫云支教逆疫向前奔赴西藏开展支教工作她说:“很幸运,自己能成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这场战疫中!”近日她获得了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广东仅15人获该荣誉01“恰好”能做这些事因为疫情的影响,林丹芸无法如期返回西藏支教,在此期间,她一直在想:“我能做些什么?我要做些什么?”当看到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战疫云支教突击队招募“云支教”志愿者的消息时,林丹芸找到了答案,她主动加入了云支教突击队,成为了一名“云主播”。
在接到直播课程任务时,林丹芸便决心要为支教服务地开设一节《带你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直播课堂,科普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防治知识。因为课程主要面向初中的学生,很多人对于病毒的了解不多,所以在课程设计上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
为此,林丹芸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和有趣的科普视频,想办法将内容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和听懂的语言,比如她将病毒感染人体导致患病的过程描述为病毒和免疫军队的一场战役,将病毒的寄生描述为病毒通过欺骗细胞,让细胞给它们提供了食物和房子,帮助它们进行繁殖等等。
在学生未能返校期间,林丹芸紧跟服务学校“网络开学”的脚步,主动承担并完成七年级生物学科,12个班级,名学生的线上教学任务。
在仍有余力的情况下,林丹芸积极响应“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的号召,她对接了医院医护工作人员的子女,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其辅导了相关的课程内容。
为学生设计特别的实验课,倾听学生分享喜欢的事,林丹芸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着学生,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陪伴学生的成长,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家庭负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3月下旬,林丹芸接到了返回西藏昌都支教学校的通知。
规划返岗路线、采购防疫物资、查询返岗机票……时隔四个月,林丹芸跨越千里终于回到了这片让她牵挂已久的土地。
体温检测、返校复学讲座、校园防疫宣传……一回到工作岗位的林丹芸和队友们马不停蹄的投入到返校复学的工作中。
她发挥生物专业的特长和支教团的队友发起“互联网+‘再见,传染病小怪兽’”健康课堂,共同设计编绘藏汉双语版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手册》原创绘本,寓教于乐,面向农牧民子女宣传传染病知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使超过名农牧民家庭子女受益。
林丹芸说:“当别人有需要,而你恰好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02成为我所期待的大姐姐“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我想去支教”,这是林丹芸报读华师的初心。后来,她也以初心为骨,以坚持为翼,不断飞翔,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林丹芸成为老师,前去支教的初心源于她的成长经历。
她曾在求学的路上遇到过一些困难,得益于政府、学校的助学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使她得以完成学业并不断成长。林丹芸说:“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能够帮助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本科期间,林丹芸不忘初心,多次组织并参加助残、环保、支教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林丹芸的第一次志愿服务是盲校探访活动,回忆起那一次经历,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虽然只是一下午的短暂陪伴,但小男孩和她说了很多话,分别之际,小男孩紧紧拉着她的手,但低头不语。
从那以后,林丹芸有空的时候就会选择去多做一些志愿服务,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人带去一份温暖。
在大三时,林丹芸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去西藏,去支教。经过努力,林丹芸通过了面试和体检,并担任华南师范大学第二批赴西藏林芝支教服务队的队长。
年11月9日,在藏历新年的第二天,林丹芸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去家访。正是这一次的家访,她才知道地图上那些弯弯曲曲的路线要经过多少的雪山,才知道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有多漫长,也让她重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感恩这些不远千里来与我们结缘、成为我们学生的孩子。我想这是我回报社会以及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的最好的方式。
“看到研支团的招募通知时,我问了一下自己,如果不去自己后不后悔,而答案很坚定是,会。”年,林丹芸选择休学一年,再次踏上了前往西藏支教的路途。
林丹芸觉得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如果说一开始选择再次到西藏支教是热血的驱动,但当她真正来了之后,便更彻底地意识到她在做什么,她需要做什么。
她所遇到的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是为了让她努力成长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心灵丰富之人。而支教不仅在于她带给孩子的知识有多少,更关键在于能改变孩子的一些观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心生对知识更多的渴望。
“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很忙,我总是一个人在家,没有人和我一起玩,那时候我每天都很期待有个大姐姐可以和我说说话,陪我一起看书学习。我很理解孩子在父母忙碌时,一个人在家的孤单。希望我可以成为当时我所期待的那个大姐姐,给予这些孩子一些陪伴。”
在林丹芸看来,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一次特别的经历,能让她看到不同的世界、了解不同的人生。林丹芸认为做志愿服务,自己是很享受、很投入以及有很多收获的,她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被治愈了,这也促使她不断地去做更多相关的事情,包括现在回校学业比较繁重,但如果有空闲时间,也会继续做一些志愿活动。
03陪孩子一点点敞开心扉在西藏支教服务的同时,林丹芸还报名参加了“青年云支教”广东乡村成长计划。从年7月1日起,持续为化州市一位初一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7月29日结束了西藏支教服务后,林丹芸又从粤东去到粤西,跟随着“青春追梦,阅享成长”直播活动的队伍,跨越近公里,去到化州市宝圩镇,和学生“奔现”。尽管现在已经回到了学校,课业繁忙,但林丹芸还是继续与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林丹芸说:“可能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一开始这个学生在上课时并不主动,也不太爱和我交流。”为了和她多增进了解,林丹芸便想出写信这种方式,她会在信中询问女孩对未来的一些看法,一个话题一个话题,慢慢地进行彼此了解,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她,随信附赠的还有她为学生精心挑选的小礼物和书籍等,两人前不久还一起看完了《小王子》。
林丹芸开心地说:“前不久我收到她的回信了!”
林丹芸希望找到让双方都感到舒服的交流方式,“寄了第一封信后,我为什么还没有写第二封信给她,因为我在担心她是否愿意给我回信。”如今收到回信,这代表女孩愿意以这种方式和她交心,所以林丹芸也要开始着手给学生写第二封信了。另外,考虑到寄信成本的问题,林丹芸还贴心地建议学生写好信之后也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发给她。
谈及她与这个学生的故事时,林丹芸的脸上总是不经意流露出一种欣慰,从线上帮扶到线下写信,从隔着屏幕到见面,她不仅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更是细心关照着孩子的心灵,陪着孩子一步步敞开心扉。
林丹芸不希望让学生觉得这个支教活动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林丹芸打心底里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她。
小王子浇灌花朵,林丹芸也是。
04我们可以选择努力的程度“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天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努力的程度,让自己变得更好。”
初上大学时,林丹芸对自己不够自信,“可能我刚进来的时候起点比别人会低一点吧,包括我的成绩和我个人的综合素养。”在社团面试失利后,林丹芸仍然想尝试一下,提前准备好班干部竞选词,最后成功成为班级的团支书,而这也是林丹芸的一个开始。在林丹芸和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她所带领的班级在学院团日活动的评比中,成为新生年级里唯一一个进入决赛并获奖的班级。
“有了当班干部这个基础,相信自己可以之后,再慢慢地尝试一些东西。”也正是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林丹芸慢慢大胆地去尝试更多工作,除了团支书、也有班长、年级团支书、年级级长等,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不断地锻炼了自己。
林丹芸不放弃、敢于尝试的性格也影响了她所支教的学生。
支教地的很多孩子因此产生了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不少学生暗暗许下了就读师范大学、为祖国教育事业建设献力的愿望。林丹芸在课间时常以亲身经历向孩子们讲述大山以外的世界,激励他们好好读书。
支教期间,在一节利用周末时间在儿童福利院开展的梦想课堂上,支教队成员们纷纷以“梦想”为话题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当林丹芸问到“大家的梦想是什么”时,收获了许多稚嫩的回答。
学生们高高举着小手,有人说自己想当医生救人,有人想做歌手、给大家唱好听的歌。突然,一个孩子声音格外响亮地说:“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像你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他眼神中的认真和坚定令林丹芸印象深刻,在那个瞬间,她被这群懂得感恩、希望传递这份爱心和帮助他人的孩子深深打动。
林丹芸说,尽管支教老师们的力量和时间有限,但在这期间会秉持赤诚之心与队友们携手、给孩子们一些启发和指引,用心见证、呵护他们的成长。
支教志愿者
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去做一盏引路的灯
做一个温暖的太阳
林丹芸亦是如此
希望自己可以影响一些孩子
用自己小小的力量
浇灌祖国的希望
来源:华南师大紫荆青年编辑:安恬
-THEEND-■找志愿服务项目,做公益活动?可登录“i志愿”网站(